传真:0757-86237225
手机:13129066665
13106666110(刑事辩护、
取保候审)
邮箱:shangyaolaw@foxmail.com
客服:
地址:广东省佛山市南海区桂城街
道南海大道北84号(悦汇广场B)
区南海越秀星汇中心写字楼六楼
一、法律性质与禁止行为
彩礼是男方以结婚为目的向女方赠与的财物,属于附条件赠与。《民法典》第1042条明确禁止借婚姻索取财物。若女方以结婚为由索要高额财物且无共同生活意愿,可能被认定为“借婚敛财”,需全额或部分返还。例如,某地法院曾判决一名多次收取彩礼后拒绝共同生活的女性全额退款。
二、彩礼的认定标准
时间性:婚前给付,婚后赠与不属彩礼;
目的性:需以缔结婚姻为明确目的;
地方性:需符合当地风俗,如部分地区将“三金”计入彩礼范畴;
价值性:超过日常交往合理范围的财物(司法实践中通常指单笔超3000元或累计超3万元)。
三、返还规则核心要点
未登记+未同居:原则上全额返还;
已登记+未同居:结合婚姻时长、彩礼金额判决,某案例显示结婚3个月离婚判返80%;
已同居未登记:按同居时长递减,同居2年以上通常返还不超过30%;
特殊情形:若女方怀孕或流产,可减少返还比例,某法院曾因女方引产减免40%返还额。
四、证据收集指引
银行转账记录、收条等书面凭证;
微信聊天中提及彩礼的对话截图;
媒人、亲友的证人证言;
购买金银首饰的发票及交付视频。
五、司法实践趋势
2023年最高法典型案例释放三大信号:
严打职业骗婚:对虚构身份骗取彩礼者追究刑责;
保障女性权益:同居期间怀孕可酌情降低返还比例;
引导良性婚俗:对恋爱期间小额赠与(如520红包)不支持返还。
六、风险防范建议
彩礼交付尽量采用银行转账并备注用途;
超过5万元建议签订书面协议;
保留彩礼用于婚礼筹备的相关支出凭证;
避免将房产、车辆直接登记在对方名下。
微信号:
shangyaolawyers